logo.png/

资讯中心

及时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和优惠活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誉天资讯

经验分享丨从基础积累到突发问题应对,我是这样拿下云计算HCIE 3.0

  • 2025/10/11

image.png

大家好,我是许同学。9月19日查到云计算HCIE 3.0考试通过的那一刻,我悬了几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。从年初跟着课程打基础,到后期反复打磨实验操作,再到在北京考场从容应对突发状况,这段备考路虽有挑战,却也让我对云计算技术有了更扎实的掌握。现在想把我的经历拆成“备考准备”“考试实战”两部分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给还在努力的同学一点参考。

image.png

1. 前期课程:吃透核心知识点,为实验铺路

我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学习云计算直通车课程的,课程里对 OpenStack、华为公有云、私有云、Docker、Kubernetes 的讲解特别细致——比如讲Kubernetes时,老师会从组件架构讲到实际部署,连“Pod调度策略”、“Service通信原理”这些易混点都拆解得很清楚。课后我会跟着复现课程里的实验,比如搭建简易K8s集群、用Docker部署应用,当时没想到这些基础操作,后来在实验考试里都成了关键。

直到课程结束,我才正式启动实验备考。第一时间找班主任了解进入实验群、练习流程,刚好赶上月底,当月的集训直播已经结束,就先从往期实验录播视频学起。看着视频里的实验内容,我发现大多是课程里接触过的:比如迁移题是把KVM虚拟机迁移到私有云HCS,CCE题要用到Docker和K8s的知识点做部署测试,安全题也贴合实际生产场景。意识到这些知识能直接对接考试和工作,我备考的信心也足了不少。


2. 初期练习:做笔记、排错、积累经验

刚开始准备实验时,我先跟着老师的集训步骤,把每一步操作都归纳成自己能理解的笔记——比如迁移题会拆成“源端配置→目标端准备→数据迁移→验证”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要输入的命令、注意的参数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接着就对着笔记在实验环境里实操,一开始得“点一步看一步”,直到能凭着笔记完整做完第一题。

但熟练做下来不代表不出错:有时是漏了某步配置导致迁移失败,有时是命令输错符号引发报错。遇到问题我会先自己排查,比如回头检查步骤是否遗漏、参数是否正确;实在找不到原因,就把报错截图和问题描述发到群里,或找老师请教。每次解决完问题,我都会把“错误原因+解决方法”记在笔记本上,比如 “CCE集群创建失败,排查后发现是网络插件选择错误”,避免下次再踩同样的坑。

慢慢练得多了,我开始试着脱离笔记:先看题目要求梳理思路,再一步步操作。比如看到“部署Discuz应用”,就会先想“需要创建命名空间→拉取镜像→配置Deployment→暴露Service”,而不是依赖之前的步骤记录。另外,我会利用每周机时之外的时间练安全题——这类题目和CCE关联性不强,单独练习能节省时间;规划题则靠反复记忆,毕竟涉及的表格和参数较多,多过几遍才能记牢。


3. 中后期冲刺:提速度、练截图,模拟实战

到了备考中后期,我已经能独立完整做完一套题,这时就把重点放在“提速”和“模拟实战”上。一开始做完一套题要花7-8小时,后来通过优化操作流程、熟悉命令快捷键,慢慢把时间压缩到5小时左右,确保准确率的同时提升效率。

离考试越来越近,我也开始练习截图:提前熟悉常用的截图工具,确保每张截图都能清晰展示关键界面。最后阶段用模拟环境练习时,会刻意按考试时间要求自己,6小时内完成整套操作+截图+检查,让自己提前适应考试节奏。虽然压力大,但想到所有题目都能独立完成,心里还是很有底的。


image.png

1. 考前准备:模拟复盘,熟悉流程

考试前一天,我申请了一套模拟环境,把整套题的流程再过了一遍,重点练了之前容易出错的地方;同时对照之前整理的完整截图,确保每个关键步骤的截图都没问题。其实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,大家的准备都很充分,考前复盘主要是为了增加信心。

当天晚上8点,我收到了华为发来的短信,里面有入园验证码和考场地址。因为没在考场附近订酒店,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好东西坐地铁赶往考场,路上还对着手机里的截图,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考题思路,避免到了考场手忙脚乱。


2. 考场流程:细节到位,减少紧张

到达北京华为北研所后,先在安保处核对验证码、登记信息,拿到访客证后到Q21楼前台签到,然后在2层等候区等待。8点20分时,等候区已经有5位同学,大家都在看资料,气氛有点紧张,但我还是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
8点30分左右,监考老师过来宣讲考试注意事项:电子设备要关机放包、过安检,北京考场允许带自己的键盘鼠标(我提前带了常用的,避免考场设备用着不顺手)。随后按座位表分配考位,我分到17号,身后就是考官,后续有问题举手就能及时沟通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
8点45分,考官引导我们检查考试账号和科目,确认无误后就等着9点正式开考。考场有两块屏幕,左边看考题,右边是操作主屏幕,截图工具除了常用的FASTSTONE,还有华为自研软件。虽然考试说明提到自研软件可不上传截图,但我还是选择用熟悉的FASTSTONE,避免因工具不熟练出问题。


3. 考试过程:沉着应对,解决突发问题

9点考试正式开始,我先花几分钟浏览了考题和IP地址规划表——考场环境和平时练习的新环境很像,软件文件夹架构一致,但IP地址段有差异(分部是191.68.xx.xx开头,总部是68.x.x.x开头,DBAS是11.0.0.0/24)。看到抽到的是V1版本题目,心里松了口气,毕竟要求相对少一些。

按老师之前说的,我先验证了solo网页、MySQL主机、HCSD等的登录密码,确认没问题后开始做题。一开始很顺利:创建集群、完成前置配置,1个半小时时申请对等连接,5分钟后考官就告知配置完成;ping通yum源后迅速构建镜像、测试,一切都按计划推进。

没想到做初始化容器时出了状况:编辑yaml文件提交后,工作负载页面里solo-1的Pod一直没起来,只有事件报错。我先检查yaml文件,没发现明显错误,果断删除工作负载重新创建,可提交后还是同样的问题。反复尝试3次都没解决,我决定先跳过这部分,继续做后面的题目——不想因一个问题浪费太多时间,影响整体节奏。

中午吃“8000块盒饭”时,我没立刻回去做题,而是趁着吃饭时间复盘上午的问题,梳理了几个排查方向。回到考场后,先写下思路再继续操作,后面的题目都很顺利,安全部分很快出了效果,规划题也按要求填写提交完毕,最后一共截了380张左右的图。


4. 收尾检查:解决遗留问题,确保提交无误

下午3点多做完所有题目后,我花了40多分钟检查截图和规划题,确认没问题后,回头解决初始化容器的问题。反复测试后发现,原来是上传到SWR的CentOS镜像有问题——创建测试容器没问题,但初始化容器会报错。删除镜像重新上传后,问题终于解决。

最后按要求把截图放进HCS_CLOUD_PIC文件夹,规划题放进HCS_CLOUD_DESIGN文件夹,压缩成HCS_CLOUD_EXAM后上传。为了保险起见,我还下载解压检查了一遍,确认文件无误后才点击“结束考试”,几乎是卡着最后时间完成了所有操作。


image.png

回头看这段备考路,从课程学习到实验练习,再到考场实战,每一步都离不开扎实的积累和不放弃的坚持。虽然考试中遇到了小插曲,但好在提前准备充分,能从容应对。

其实云计算HCIE 3.0考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跟着节奏吃透知识点、反复打磨实验操作,遇到问题及时解决,大家都能顺利通过。最后祝愿还在备考的同学,都能早日圆自己的“IE梦”!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
免费试听
姓名
电话
城市
咨询课程